2006年11月13日
去年認識了一個人,漸漸熟絡之後,覺得很投契,大家好像是同一波段的人,我說的話,竟然他會明白而懂得笑,而且 我偶爾說的話過份了一點,他也不會計較。所以便漸漸多了跟他通電郵,主動說自己的一些看法。可是暑假我去了一趟外地,之後感覺便變了,在電郵中覺得他變得 冷漠,以致我終於決定不再跟他通電郵。
即使見了面,有時跟他說話,態度也是冷冷的,我不明就裡,可是 大家也只是初識,也不好去問為何,免得好像熱臉孔湊上冷屁股似的。另一方面,對於他的一些做法,我也不很同意。其實去年我也有些不同意他的一些做法,只是 不好胡亂向人提意見,所以一直沒有說。但今年他的另一些做法和態度,令我更失望,再加上他對我的態度,我覺得只好從我的朋友名單上刪除他的名字了。
之前跟一位好朋友談到類似的情況,當時她對一位相識多年的朋友很失望,情緒有點低落。我的分析是,她交朋友很有 選擇性,只會信任少有的幾位朋友,其餘的朋友她都不會深談,當這些她信任的朋友令她失望,她便會感到低落。而我剛好相反,基本上對人投以信任的一票,直至 有事件令我不再信任他,便會把他從朋友的名單上除名,此後便不會跟對方打交道,所以我也比較不會對人感到失望,因為這是常有的事情。
但想到以前大家的投契,以致今年的情況,總是感到唏噓。究竟是我去年誤解了他,還是我現在誤會了他?還是...
像徐志摩說的︰你記得也好, 最好你忘掉,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